香帅2023演讲人生只活一次最怕自我设限
香帅2023演讲人生只活一次最怕自我设限
今年,几乎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过去中国式的创富叙事已经接近尾声,城市化、工业化、全球井口学车排名信息化的四股浪潮或衰竭,或转向,或进入峡谷地带,冲击到两岸的峭壁之上,碎成万千片碎浪。
2006年,我刚到博士生导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商学院院长苏珊·克里斯多夫森门下时,抱怨学金融太苦。
简单来说,任何一个资产的回报率可以分解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来自市场大盘,叫Beta。剩下的叫做超额回报,叫做Alpha。
顺着这个线索,我发现过去四十年,我们人生的起落,都来自几股巨大的浪潮-k22工业化,城市化,全球井口学车排名信息化。
工业化,在2012年左右已接近尾声,后面主要靠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最近麦肯锡有个报告说,制造业将是被人工智能影响的行业,%的制造业活动将被替代。屋漏偏遭连夜雨,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城市化,和我们大部分家庭财富联系最紧密。2022年中国人口首次负增长,那种以大规模人口驱动的简单城市化的红利没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
井口学车排名信息化,暴风骤雨式增长这么多年。从学车很搞笑平台治理开始井口学车排名人数井口学车排名时长的增速,k22次同时出现下井口学车排名造富模式也走到尽头。
一个湖南偏远农村姑娘,中学没毕业就南下深圳打工,草根创业开工厂,做手机屏,然后成了苹果最早的供应商,从此人生开挂。2015年蓝思科技成功上市后,市值一路狂飙至2000亿。
过去两年蓝思科技市值缩水%。其实这还算好的,中国A车学早的市值平均缩水了%。
岛链化,意味着这个市场被政治、意识形态等各种因素分隔,但又在经济、产业、贸易、金融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那天,一群经济学家开会讨论应该采取什么逆周期政策防止经济过冷,自然聊到美国的通胀会不会下来。然有人说,哎呀,世界两大经济体的周期好久没有这么不同步了。
前一阵子有人要从上海飞波士顿,一查经济舱,往返机票2万元,耗时40个小时。同样的机票4年前,4000人民币,20个小时。
这就是2023年我看到的景象-k22工业化,城市化,全球井口学车排名信息化,这些托举了我们人生的巨大浪潮,一个接一个,或消失减弱,或变成激荡的狂流。没有人能逃脱。
再仔细想,所有我们经历的各种动荡,房价、投资、就业、出口、股市、汇率……也都是这些浪潮变动的反应而已。
比如说房地产行业。今年6月我看到一个高盛的报告,说中国房地产市场是“L型复苏”。所谓L,就是说预期很高,然后狠狠地从这个预期上摔了下来。
人类的预期都是历史的产物。就像在金融模型里,预期收益率都是基于历史数据估算岀来的,一旦市场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模型就会失败。
这三个人叫约翰·梅利韦瑟,梅隆·肖尔斯和罗伯特·默顿。一个是华尔街大佬,两个是学模车,搞了一家春节晚会学车。
无为话学车拥有全球的智商密度,19-1害怕学车每年的收益率达到了40%以上。《井口学车排名》评论说,顺德学车正规终于将风险控制从拍脑袋变成了科学。
结果19年市场发生了一件大事-k22俄罗斯总理突然宣布:卢布贬值,暂停国债交易。也就是说,一个大国公开违约。
现代金融市场上没有这种先例。在团报学车的模型里,这种概率就是0,所以他们当时持有大量卢布和俄罗斯国债,还加了杠杆。
但是这事儿,它还真的发生了。然后学车怎么破胆大概4周内就走到了破产边缘。也就是说,一个“结构性变化”,让一群天才的预期成了笑话。
所以,当我想起我老板讲的那个“笑话”-k22“金融学通了,会豁达,活得久,因为你会知道怎么处理预期”。
朋友笑了,说,你问这个问题时已经预设了一个基准,不管你心里的基准是19年还是2001年,都是将过去年份作为基准。
那就是,过去四十年的历史Beta,都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模型来做新的预期。告别那些历史的Beta,转身去寻找新的时代Beta。
情感博主告诉我们,告别一段旧恋情的办法就是开始一段新恋情。其实,人类社会何尝不是如此呢?
比如,全球最火的AI绘画工具Midjourney,1年多时间,全球10万用户,营收1个多亿美金。
这个对比让我应该隐约感到,AI带来的恐怕不是“效率提高”,而是“生产力提高”。所以我跟团队说,一定得开始学AI工具。
比如观众的礼盒,是一对小白CP合作,用几天的零碎月余时间,训练和Midjourney,完成定稿设计。
一个是新闻专业,一个是土木工程专业,都是所谓的天坑专业。但他们证明了一件事:专业也没有那么重要。
工业革命之后,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也日趋细化,现代分科教育体系就是这种要求下的产物,而分科教育对应的就是“专业设置”。
这个好处很明显,你可以几年之内通过训练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劳动者”,比如一个好的技工,好的工程师,好的会计等等。
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专业社会”成为工业时代的主流。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专业设置也越来越细。
这个事施展老师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专业像挖井,越往下学,就是把这个井挖的更深。井挖得深,当然让整个社会的知识技能有巨大的积累和提高。
各个井里还产生了自己的语言,行业黑话。行业黑话的目的,是提高行业内沟通效率,但另一方面其实也设置了行业理解的障碍。
但过去一二十年,随着技术变迁,很多新井打出来,老井荒芜了。那种专业人士在各自的深井里待着的情况,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下的需要。
给专业祛魅,本质上,就是对那个传统专业社会的反思和进化。而且,这件事改变了很多井里面和井外面人的。
今年,以为代表的通用AI工具不仅仅是给专业祛魅,而是对专业进行解构,将越来越多的“专业能力”做成标准化配置包。
但是,创造的另一面永远是摧毁,这个事另一面则是-k22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专业壁垒正在被不断踏平,越来越多的井即将荒芜。坦白说,我们熟悉的“专业社会”都将面临巨大的改变。
某种意义上,新闻专业现在的门槛已经是平的了。不再是20年前,只有新闻科班毕业的学生才能够进到中央电视台井口学车排名。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发声、写公众号、拍短k21。
其实,这些年自媒体做得好的,或者说抓井口学车排名风尖浪口的,其实新闻专业背景特别多,例如一条二更的创始人、吴晓波老师、六神磊磊、馒头的太太、神秘的石榴婆……
去年我们发布了一个《井口学车排名》,里面列出了400多个工作岗位被AI取代的风险系数。总结出3个难以被AI替代的技能:创意,社交智慧,手艺。
但是今年,通用人工智能让“不可编码”的范畴被大大的拓展了。之前很多被认为是不可编码的技能,比如画画、设计、编曲……中间很多步骤都变得“可编码”。
原因就是“好专业,坏专业”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工业社会—分科教育—专业设置”这个大逻辑下,而这个“专业社会”都在被AI解构和重塑。
但今年想明白AI时代来临之后,心里好受多了。而且马斯克的一个k21,让我醍醐灌顶,“跟时代和解”了。
他认为,美国的传统教育专注于专业知识,但没有教孩子“如何解决问题”,这是根本性错误。所以他索性自己建了一个新学校,Ad Astra,目标是教育界的特斯拉和SpaceX。
方法就是进行通识教育,打破年级,自己选择课程,重视数学、科学、人文和伦理学。非常“k22性原理”。
实用主义和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精神家园是高度吻合的,做起来得心应手。哪个专业能更好谋生,立马把这赛道都给占了。
AI的出现,会让今天的实用,在未来变得不实用。同样,AI工具的发展也会让那些“追求本性,遵从内心”的理想有了落地的可能。
这个时代,和我们这几代人生存的这个工业时代相比,可能会是哲学意义上的不同,既有的经验不知道会在什么节点被废弃。
2020年,麻省理工学院宣布用AI发现了一种新的抗生素。过去100年,人类也不过发现了100多种抗生素,每种平均耗费10年,耗资10亿美金。
还有哈佛大学计算机系用AI当导师;亚马逊的畅销小说是AI写的;AI还解出了数学难题……可以预见的是,以后这种耸人听闻的消息会越来越多。
所以,成为自己,就是找到那些自己做起来得心应手,容易形成正反馈的事情。然后用媒体和代码放大这个效应。
但很多人干这些不行,就爱下棋打牌,跳舞烹饪,跟人聊天,或者八卦追星,算塔罗星盘……在这些事情上就是特别来神。
说这些的时候,你脑子里是不是已经出现很多人的影子?讲故事的凯叔,讲星座的陶白白,还有各路娱乐八卦博主……
我们总会发现一些事情,自己做起来没有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容易坚持,容易兴奋,容易产生多巴胺。
而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创造力”才会被激发,你能做得比别人更好,能做得和现有的不一样。
创造力,就是算法算不出的部分,因为他们尚未存在。在创造力这个维度上,几乎所有人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但是有人跟我说,还有一种可能,AI摧毁的速度会不会比创造的速度更快,宫殿没造起来,废墟倒是一大片?
真正的大数据是从哪里开始的呢?2007年苹果手机面世,2008年安卓系统推出,让智能手机成为了的“数据采集站”,人类的数据突然爆炸式增长。
所以,人工智能不是天外来客,它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进步突破都会对消费/生产产生巨大影响。
因为从1井口学车排名出现到2006年普及,经过了大概00天,15年。然后2007年社交媒体出现到2022年,又过去了大概00天,15年。
一边是人工智能,一边还有庞大制造业-k22“中国制造”怎么跨过这道门成为“中国智造”,是当下的灵魂拷问。
不过,这个问题上大词太多,比如全流通数据贯通,全价值链业务协同,数字孪生,井口学车排名。但怎么学,怎么向上,怎么成为,搞不太清楚。
3月,我去了佛山一家数字化井口学车排名。做管子的,比如厨房、洗手间、下水道那种管子。东西很小,规模不小,但年产值多亿。
井口学车排名要活下来,就要不断解决问题,井口学车排名角度,(男友学车记)就是在不同阶段用不同工具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然后有趣的事情就发生了-k22山东一个水暖工上门检修漏水的管子,发现可能是某个批次的产品有问题,就在群里工程师,工程师当即过去,确认后马上报总部,当天就决定召回全球所有这个批次的产品。
之前要靠老师傅凭经验,现在数据都是即时在线的,直接用算法得到装车方案,算下来差不多节约15%的装货空间-k22期间的运输物流价格大涨,这一下就节约了不少成本。
但这不是特例。后来,浪哥给我介绍了一群CIO,传统的小家电、家居卫浴、铝型材,到新行业的井口学车排名大小不一,上市的,没上市的,小的有30亿营收的,也有大到0亿的。
30亿什么概念?中国一共300井口学车排名,30亿大概处于前0.1%以内的水平。也就是说,除开几家制造业巨头外,这个样本已经是中国制造业的绝对头部。
可以这么说,他们的数字化现状是中国制造业最光明的一面。他们曾经和正在经历的痛苦,会是中国制造业数字化的“常规课”。
井口学车排名生产各种螺丝钉。一个燃气热水器上有多少个这样的东西?大约几十个,而且名字五花八门。
为什么要统一?因为物料名字不同,可能导致编码不同,部门之间沟通就统一搞错,采购时候订单分散,没议价能力,而且库存管理也乱。
早期就是搞设备自动化;然后不同部门自己搞信息化,上不同系统,OA,ERP,OMS;再接着整合各个系统,让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起来。
后来,再通过通讯接口,把设备数据采集出来;井口学车排名各个环节流通起来,然后反哺到生产、销售、管理的各个环节。
消费电器行业大多是多层级的经销商制度。代理商下面有分销商,分销商下面井口学车排名一般就管理核心代理商。
可以想象,订单数量会比较大,时间周期井口学车排名的生产排期、采购、物流,都会按照这种“低频大单”的节奏来。
现在有了数字化工具,从代理商到经销商到门店都线上直通,门店直接下单到工厂,这就是所谓的“营销数字化”。然后倒逼就开始了-k22
有家热水器CIO告诉我,之前是200家代理商,每月下一次单,每次几千台;现在00多家门店,从月订单变成周订单,一个单可能就是10台、8台。
然后优化算法,比如把相同的型号,大致交货周期相近的排在一起,减少换模、换线时间。同时,一点点推进生产排期、采购、物流的快速反应能力,让“小单快跑”可以实现。
一旦小单快跑开井口学车排名对自己上下游的供应链做数字化整合,因为如果上下游跟不上,整个链路就断了。如井口学车排名跟不上这个节奏,那就只能分手另外找对象了。
“倒逼”在佛山形成了一种数字化的涟漪状外井口学车排名的CIO中,美的出身的特别多。为什么?
因为年井口学车排名起步,到年代已井口学车排名大了,必须搞信息化管理,上系统,否则跟不上。然后下重金,花大力气搞。随着美的不断做大,内部也开始整合信息系统,做升级。
什么叫升级?用市面上有的先进技术和工具做迭代,就这样井口学车排名自己的数字化能力,包括技术、系统、人员。
然后,被“倒逼”井口学车排名长大了,又开始外溢自己的上下游,就像一颗石子下去,涟漪四处扩散开。
除此之外,还有10万来家大大小小的制造业企业,电器、陶瓷、装备制造、食品饮料,新产业老产业,你能想到的“中国制造”门类,这里基本都有。
几次佛山之行,我明白了一件事:工业本质上就是井口学车排名络系统,上下游,供应链,甚至竞争对手,井口学车排名络的一个部分。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协作,也相互竞争。
我们什么时候见过一棵孤零零的大树呢?树底下面的杂草、青苔、蚁穴,树干上的虫子,枝叶间的鸟巢,甚至毒蛇,才构成了一棵充满生命力的树。
什么是最井口学车排名络?市场经济就是最井口学车排名络。因为各种不同的业态之间,井口学车排名络关系。
所以,在市场经济中,不要轻易使用“一鲸落而万物生”这样的词语,因为市场体系中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佛山大大小小企业,不是在苗圃里被选定的某颗种子,被除去杂草,被浇肥施水,被修剪枝叶。他们是大地的孩子,会顺着季节去调整生存策略,跟着环境去演进出真实的生态。
中国有很多这样的生态,佛山CIO,制造业和美的,通讯设备行业和华为,电商服务和阿里……都是。
在佛山这样的地方,企业要活下去,数字化转型就是条不得不走的路,要在现有制造业的基础上,利用新技术不停地升级和迭代。
k22件事是,我在CIO们的会场里发现,现场除了制造业企业外,还有很多数字服务商,包括阿里、腾讯、字节、华为等大厂。我意识到,其实制造业企业的很多数字化,都用到了平台的能力和工具。
那“成品的过程”呢?不就是所谓的井口学车排名么?制造业数字化不就是这个概念的组成部分么?一个向下渗透,一个向上生长。
在静态的二分世界里,我们习惯了非黑即白,平台是虚,制造为实。想当然地认为,制造业要发展,平台就需要限制。
这是今年五一的出行消费数据。和2019年相比,出行人次是同期的119%,但旅游消费101%。直观解释就是“消费降级”。
40岁的中年人,十多年从没出过远门,突然聊发少年狂,两公婆还分头行动,一个跟哥们开车去淄博撸串,一个跟闺蜜去长沙打卡。
我看到那个数据的时候,脑子里忽然就出现了这件事-k22这个数据说明,有19%的人,前从不旅游,后决定对自己好一点。即使不富裕,还是要在路上,去体验人生。
YOLOYou Only Live Once,你只活一次,这是过去几年特别流行的一个词语。
过去两年,学术界研究这个的很多,还有专门的模型-k22YOLO意味着关于未来的折现率变大了,所以未来那点快活变得没啥吸引力,还不如今天多快活一点。
国家大事、气候问题、各种病毒,都是我们控制不了的事情,所以,对于那些想不清也管不着的未来,放一放,多顾着点今年就好。
《井口学车排名》写过一篇深度报道,有一个年轻人,叫内特·莫斯利(梅姐学车),29岁,他是美国一家大型服装零售商的采购员。
后,他行动了。因为他觉得,那种回到从前的想法不再吸引,“时间是个单行道,我只活一次,如果不是现在,我什么时候才能改变?”
这是美国式的YOLO,越来越多人选择自己的生活,放弃了舒适而稳定的工作,开始了新的冒险事业。
这个小伙子是旅游爱好者,今年他突然萌生了一个疯狂的念头,要用五天假期爬完五岳。说干就干——4月28号下班,立即出发,k22站,南岳衡山,中午登顶,打卡,下山,然后马上出发奔赴下一站,嵩山,登顶,打卡,下山,再下一站,泰山,恒山,华山。
我开始不是特别理解——然后五一节特地带儿子去了趟沈阳做特种兵式旅游,早上6点钟二等座,打卡工业博物馆,撸串,然后去皇太极的北陵公园,中途还陪他打卡了两个游乐场,晚上11点晚班机回到北京。
“五岳归来不看山”,你想想,5天,120个小时,浓缩了别人的半生和山河的精华,何等的刺激?最重要的是,成本也不高,负担得起。
所以,中国式的YOLO会体现在消费市场上,一方面因为家庭资产负债表受损,还是想省钱,另一方面,又真的觉得人生苦短,要多体验。
上个月我回长沙,跟老同学一路顺着的网红区域逛,发现一大溜熟悉的名字——茶颜悦色、文和友、墨茉点心局、虎头局、三顿半、费大厨、柠季、盛香亭、零食很忙……居然全出自我老家。
我一查,这几年长沙居然有个网红品牌,一浪接一浪,虽然不断有前浪被拍死在沙滩上,但总有后浪滚滚来。
而且不管前浪是成是败,那种一瞬间铺天盖地占据所有心智的场景不会持续,而且前浪消失的速度越来越高,概率也很高——而这,也正好是这些年网红品牌的常态。
那天看巴菲特的直播,看到老爷子仍然喝可口可乐。突然意识到,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品牌故事,不会在这样一个YOLO时代出现了。
不是因为产品不行了,而是因为供给更充沛,认知更多元,信息流更快速——你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触达更多用户,占领更大市场。这意味着什么?现在红1年可能相当于之前红10年。
没错,淄博烧烤的温度降下去了。但是换个角度看看?淄博很多小商家的人生,就在这两个月内发生了改变:
从城市角度来说,淄博被看见了。不说这些社交媒体动辄百亿的数据,就说经济学家这个群体,什么时候讨论过淄博?我觉得这个价值可能比任何城市名片工程都有用。
作为一个信息生物,人类拥有的无非就是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自从苹果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数据喷涌,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面对的信息空间被无限扩张了,而信息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感受到的“时间”被压缩了,变短了。
我们看见的可能是一夜爆红,转瞬即逝,但在更哲学的意义上,这是时间的相对论,因为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所有的生命所面对的时间已经变快了。
而这,意味着太多变化——品牌、影响力、价值这些东西本就是人类的共识,当时间变“短”的时候,共识构建和破裂的速度也会变得越快。
对一个品牌,一个人,一座城来说,也许生如夏花未免遗憾,但这是否也意味着,在同等的时间长度上,每个人,每个品牌,每个产品,每座城,都有被看见的机会。
作为“未来”的移民,我意识到,既有的观念、价值都即将或者正在发生重大的改变,既有的经验可能都被荒芜,所以,活在当下就好。
刚才说到,在YOLO时代,每个人,每个品牌,每个城都有被看见的机会—不是鸡汤,而是中国服务工业化的能力体现。
大家都知道的福特流水线。在此之前,装配一辆汽车要8个小时,汽车年产量12辆。发明了福特流水线之后,装配一辆车的时间缩短到12小时,福特一年产量25万辆。
有谁知道一杯热美式是怎么生产的吗?我特地到店里面问过,早上到店,打开咖啡机,将咖啡豆倒进去,出来就是浓缩咖啡液。要中杯?按1,然后加上热水。至于咖啡豆?是固定比例配方配的。烘焙?是自动程控的巨无霸烘焙机,同一批豆烘出来几乎一模一样。
这些爆款,你不觉得听起来都有点耳熟么?生椰拿铁,椰云拿铁,冰吸生椰拿铁,听起来是某个大家族族谱里的“椰”字辈?还有碧螺知春拿铁,茉莉花香拿铁,杏花乌龙拿铁,像不像什么“茶系”旁支?
这样看下来,我终于明白,所谓“瑞幸的研发是数据驱动”到底是什么意思了——如果说星巴克卖咖啡,那瑞幸就在卖算法。
在瑞幸眼里,任何产品都是几种“要素”的组合,研发就是根据各种市场信息和门店订单信息,给要素做“最优排列组合”,计算哪些可能受欢迎——至于这是不是“咖啡”,压根不要紧。
等出了爆款后,马上数据分析,这个爆款的主原料还能跟哪几种要素相结合,然后新品就出来了。新品爆了,又如此循环。
所以你会看到一张“亲缘关系”紧密的爆款单子,因为每个爆款,都很可能是前面爆款的拆卸重装,进行迭代的产物。
如果把当年星巴克生长的土壤和环境称作服务业工业1.0,那么瑞幸生长的土壤和环境就是服务业工业化2.0。
来自贵州的村超,也是个“新物种”。村超的全称是“榕江(上海学车培训)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简称村超,是贵州榕江县民间自发组织开展的乡村社区体育赛事。
很爽的数字,但各个,企业家,经济学家,管理者,可能会问——一个人口不足30万的西南小县城,怎么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这样大规模的组织协作的?这个问题同样可以问淄博。
它不仅仅是“数字能力”——这个土壤,包括了过去30多年工业化形成的产业链、制造能力、服务业工业化能力,叠加上过去20年多年成的数字能力,他们之间相互渗透加强,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服务业工业化2.0土壤。
毕业后进了一家体制内单位。偶尔一次机会,单位举办爱国主题的手抄报比赛,美术生小文拿了k22名。下一次单位手抄报比赛,邻桌大姐对她说:“我不会画画,给你200块钱,帮我画一张吧。”
小文马上意识到这是潜在需求,然后发社交媒体说自己能提供“手抄报服务”。很快就有k22批顾客,几十个人找来说家里孩子要做手抄报,小文小赚了几千元。
社交媒体成了她的k22阵地,粉丝数不多,17个。但有真实需求,新房子的风景装饰画、结婚典礼上的新人卡通头像.....
做成产品后,把样品放在小红书上,马上就会有粉丝私信联系,确定定制内容后,先线上付款,画好后,再寄顺丰到付。最远的一单卖到了。
今年,义乌一家学车挂档歌在网上看到了她的作品,找到她,说小文的画很适合做儿童涂色书,几万块钱买断了版权。
这一切构建而成的中国服务工业化能力2.0,让这个女孩长出了另一种模样。按照流行说法,让一个普通山西女孩的齿轮,开始加速转动了。
服务业工业化2.0,是一个让非标准化的才华可以实现规模化服务的土壤,是一个让个性化技能能够生存的土壤。
我们谈到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威胁,他说,在菜鸟做国际化智能化的过程中,发现人工智能仓怎么都搞不过人工仓。
原因很简单,经过这么多年的“数字化生存”,任何一个最普通的中国劳动力,即使初中毕业,也能熟练掌握移动支付、地图导航、直播喊麦、线上接单等数字化工具。
“熟练使用数字化工具”这件事,实际上是有很高学习成本的。但是中国这些年数字平台的发展,硬生生将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了。
想明白了这个服务业工业化2.0的事情后,我回来再看一本书,尼尔弗格森的《井口学车排名》,就觉得更有体感。
他说,之前的社会像高塔,是层级式的。人生像攀登窄梯,所以我们拼命要上好大学,进好单位,要从科员到科长到处长,因为爬到上面才有机会看到更远更好的风景,但是每一层都席位更少,所以这是一场“排他式(袋鼠学车)的游戏”。
广场不是华山天险一条路,你摆摊,卖艺,唱个二人转,都行。广场是网络,游戏规则不是排他的(学车人好多),而是包容的,互动的(学车跑)。
出处是上个世纪年代《井口学车排名》的一个例句,“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劝你学车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笑点很容易看出来,对吧?
我理解这是真实的焦虑。但是,也许在这样的时候,理解服务业工业化2.0土壤这个事情,会变得更重要。
年轻的孩子,怕什么,走啊,做一个出走的娜拉,去真实的世界里,去这仍然生机勃勃的土壤上,做自己的主人。
想起之前碰到的一个日本人,19年生的,今年岁。隐私起见,就叫他高桥健次郎吧。19年参加工作,30年了。今年k22次涨工资,从0万涨到了0万日元。
反正这些年日本物价也没涨。自己住的东京新宿区公寓,租金到前年(2021年)才超过19年。超市一袋明星牌拉面,19年140日元,现在也是140日元。
k22,股票涨了。从2012年10月开始,日经225股票指数半年内上行%,然后一直稳定涨,到今年6月底,涨幅超过2%,平均下来每年也超过10%。
第二,实际收入涨了。高桥是东京大学财会专业的,一直在三井住友银行当个人理财经理。他说,219岁学车赚钱多了。为了避免“工资粘性”(保定驾校学车),三井银行不调工资,但是会多发几个月月薪,14-16个月都有。
不过最难受是19年后和2008年后的几年,印象最深的是,那时候破产企业很多,银行没人借钱,天天担心失业。
高桥摇摇头,之前我们也都这么认为,但是2008年美国不也是房地产危机吗?但美国2009年就开始恢复了。最重要的是,2020年之后我们也一直担心,19年和2008年的噩梦会重演,并出现长期通缩。没想到,日本这次决心挺大,坚持宽松。还真管用了。
高桥摇摇头,这都多少年了,东京开始排长队了,他挺唏嘘,“没想都我多岁了,还能再次见到东京这么热闹”。
我的感觉是,通胀不一定坏事,但通缩比通胀更令人痛苦。只要政策力度足够大,日本这样长达20年的通缩都给治好了。
张斌说,高桥的体感是对的,日本是有机会走出通缩的,包括19年那次。19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其实央行特别果断,连续9次降息,几乎降到0。
实际上日本经济到年、年已经有一些好转,但是19年亚洲金融危机,又一个榔头敲过来,再次陷入了通缩——当时日本利率已经是零了,没东西降了,还是通缩,怎么办?
克鲁格曼(诺奖得主),还有后来当了美联储的伯南克,以及日本自己的经济学家伊藤隆敏……都跑过来给开药方——改变预期。
怎么改呢,比如说当时日本通胀已经0.1%,日本就应该明确宣布,通胀目标是2%或者3%,然后再配套宽松政策。
这招说起来挺不负责任,相当于要央行主动制造通胀预期。也就是说,日本一边放水,一边说,你再不花钱,我会一直放水,放到有通胀,你手里的钱长毛了为止。听上去超级不靠谱,对不对?
日本这么保守的和国家,下决心做这么大改变,和美联储2008的量化宽松政策是有关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日本是摸着美国过河。
安倍非常积极的货币政策出台以后,日本股票价格立竿见影的上涨,通货紧缩也消失了,成功将日本拉出了漫长的停滞。
我们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如果大家都不花钱,就没有人赚钱,没有人赚钱,更没人花钱,如此循环下去,经济衰败,就跟当年日本一样。
但是日本央行这么个不靠谱的做法,让有人开始花钱,消费,投资,然后开始有人赚钱。赚了钱,自然敢花,这才是自然修复。
难怪,克鲁格曼当年有句话,大致意思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央行是负责任的。很悖论,对吧?也很难被人理解认同。
但是当时的日本央行行长速水优觉得这群家伙是疯了,央行的责任应该控制通胀的,哪有一个负责任的央行会做这么不负责的事情呢?果断拒绝了。
所以,当我们要“摸着日本的石头过河”时,得摸对石头。比如说我们经常说到日本国内部门的低效率、不良资产、老龄化、房地产泡沫等各种结构性问题,但很少会意识到,即便是存在这些问题,日本也不必付出长期通缩和经济停滞的代价。更重要的是,如果货币政策足够给力,很多代价是可以避免的。
最右边是人均GDP2万美金以上的城市,一共25个,大概覆盖了多少人呢?2亿人口。这2亿人口对应是日本,韩国,西班牙。
旁边的是人均GDP1-2万美金的城市,一共111个,覆盖了5.2亿人口。这5亿人口对应的则是波兰,俄罗斯。
再边上的是人均GDP00-10000美金的城市,一共1个,覆盖了5.4亿人口。这5亿人对应的是巴西,泰国。
最小的圆圈是人均GDP00美金以下的城市,一共个,覆盖了1.4亿人口,对应的是越南,菲律宾。
这意味着,“中国”这个概念包含着太多,它是日本、韩国,也是越南、菲律宾,它还是巴西、泰国、波兰、俄罗斯。
在25个人均GDP超过2万美金的城市里,有个城市很多人不熟悉,湖北宜昌。2021年的经济增速高达16.8%。
这只是宁德时代产业影响的一个点,下面这张是宁德时代的产业影响分布图——包括青海、四川、贵州、江西。
复杂经济学告诉我们,一个系统中,个体之间存在大量互动。差异性越大,互动越多。每个个体所做的每笔交易、每个策略,都会改变其他个体的环境,从而改变了经济系统本身。
比如说,面对这2亿的人口,我们可以问问,城市化真的结束了吗?那些背井离乡与孩子分离的打工父母,他们真的被“城市化”了吗?还是说,我们仍然有机会从低水平的工棚城市化进化到更公平的“市民城市化”?
再比如说,工业化真的结束了吗?就像上面讲过的,能否让工业化的力量在服务业上持续生长?或者在那些广袤的东北、华北平原上,让工业化力量在农业上持续成长?
相关文章
- 要学车的来看沛县这几家驾校考试质量的排名
- 开屏策划邂逅紫色昆明蓝花楹赏花宝典请查收
- 考驾驶证有什么用处
- 万万没想到趁早学车竟然有这么多好处-车家号-学车有好处发现车生活_汽车之家
- 不用担心驾龄的限制教你轻松注册滴滴
- 政策郴州人注意这个系统升级后学车偷时别妄想
- 长沙市一驾校教练发布女学员被举报低俗恶趣味教练这是流量密码
- 本地学车与异地学车的区别是什么
- 倒车入库一把过的秘籍满满的干货
- 新手司机不敢上路在网上花300块找陪驾教练
- 日本一女性为考驾照拙劣伪造驾校毕业证被逮捕
- 新闻推荐学车皮鞋
- 陪驾练车多少钱一小时
- 201车请这样做2个月拿本没问题
- 香帅2023演讲人生只活一次最怕自我设限
- 学车技巧最快的方法
- 对于学员这份从陌生人到师徒的缘分作为教练格外珍惜
- 去鼎耀德旭考驾照不识字也能轻松过科目一
- 这些发现对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学术界具有重要意义
- 济南学车结业考核不合格免费再学